International Coach Academy - China

Coach Campus

  • 语言
    • ENGLISH
    • ITALIAN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我们团队
    • 联系我们
  • 我们的培训
    • ICA学习的特点
    • 自主学习
    • 教练发展计划
    • 认证课程和教练认证
    • ICA学员的人生
    • 发现和探索您的教练利基市场
  • 培训课程
    • 培训课程
    • C101 体验教练培训课程
    • 教练职业培训课程 (ACSTH)
    • 认证教练培训中文课程 (ACTP)
    • 认证教练培训双语课程 (ACTP)
    • 高级教练培训课程 (ACTP)
    • 发展一个专业的利基 (CCE)
  • 博客
  • 学习平台
You are here: Home » Articles » 【每一座城市都有ICA教练】—北京

【每一座城市都有ICA教练】—北京

February 21, 2017

天涯若比邻 | 高管领导力 陈生民 教练 | 北京

 

我们【每一个城市都有ICA教练】人物专访系列正式启动了!

在第一期的系列采访中,我们的首站来到了北京。 Viya采访了陈生民教练。

生民老师是一位领导风格的研究专家,高管领导力教练,清华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目前在进行一个为时3年的本土中国终身代企业家高层主管研究,同时,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真诚领导、共生领导课程。他在高管领导方面是一位资深专家。今天有幸请到生民教练,来与我们谈一谈他的过去,他的专业背景,以及他是如何从自己的专业背景成为一位教练的。

https://s3-ap-southeast-1.amazonaws.com/icoachacademy-chinese/audio/5278545_20170213_102402ShenMinViya.mp3

Viya:大家好!这是国际教练学院推出的“每一个城市都有ICA教练人物专访”,我是Viya。ICA国际教练学院成立于2001年,我们确保中英文教练培训班的毕业生教练们都能够符合国际教练联盟制定的道德规范和专业标准,并且在完成学习后,成为全球认可的专业认证教练。ICA提供专业、灵活、多样性的国际社群,通过线上的电话课堂,在过去的十多年,已经在全球九十多个国家培养了超过4000名专业认证教练。今天我们的专访来到了北京,在我们的第一站,我们访问了陈生民。生民老师,你好!

陈生民:Viya你好!谢谢你,提供给我这样的机会,使我有幸成为第一站的受访者,谢谢!

Viya:生民老师是一位领导风格的研究专家,高管领导力教练,清华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目前在进行一个为时3年的本土中国终身代企业家高层主管研究,同时,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真诚领导』、『共生领导』课程。他在高管领导方面是一位资深专家。今天有幸请到生民,来谈一谈他的过去,他的专业背景,以及如何从他的专业背景成为一位教练。生民,请告诉我们:你在成为高管教练之前,都有哪些经验呢?

 

45岁时的领导力分界点

陈生民:好的,谢谢!我认为45岁时一个分界点,在我45岁之前,我出生、成长以及工作的经历都在台湾,但45岁之后,我移居到北京。所以,我在45岁之后的发展经历都与北京相关。目前,我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领导力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的职务,同时,我也在教授有关领导力方面的课程。我在2013年开始学习教练,并在完成ICA学习后得到认证资历,目前我也是一名具有认证资格的教练。教练是和领导力有关系的。

我来聊一聊自己最早从事的第一份工作。30年前,我是一名记者,就职于台湾的“工商时报”。之后,我也担任过杂志的总编辑。但与我的记者生涯平行发展的是另一份职业,当时我在辅仁大学担任兼职讲师一职。所以,可以说,我擅长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文字类工作;另一个是教学工作。这两方面是有联系的,我慢慢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这也为我日后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我目前的工作中,大部分还是与领导力教学有关,同时,大约有30%的时间在做教练的工作。这就是我对自己大概的介绍。

 

多重层面的人生管理

Viya:多谢,生民老师!从记者,到台湾媒体主编,再到教练,同时,你也在有关领导力教练方面不断地积累经验。当我在了解你的经历的同时,感到这一过程十分符合我们现代人推崇的“多重层面的人生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你在不断地运用到自己的核心技能,累积自己知识库存,所以,不论是通过文字还是声音,你的知识在教练,教学和领导力方面都能够得以运用。请你和我们介绍一下:你现在正在开办的“有邻书舍”。我了解到,“有邻书舍”在中国受到很多积极反馈。那么,这个公益的、非盈利社群在最近2、3年的时间,也已经发布了1000多篇文章,并正在以每天一篇的速度去积极地影响大家的阅读习惯,开发华人社区每个人的潜能。请与我们分享一下:当初你是怎么想到去创办这样一个社群的?

陈生民:好的。由于我担任过记者,然后也在名为《生产力》杂志当过的总编。因为从事文字工作多年,我深信传播是需要媒介的,只是,从纸媒体到互联网的转换过程中,形式改变了,本质没有变。98年,我当时的导师在华人区有着“自动化之父”以及竞争力方面的大师之称。当时,我和他一同工作。在98年我们创立了一个“全球华人基金会”,我们当时想到,如果单靠传统媒体,传播速度太慢,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尝试,去发行电子报。当时电子报的名字是《总裁学苑电子报》。这和我现在做的“有邻书舍”很相似,也有不同。当时,我们就希望做一个媒体,每天我们会发文章给希望实现自我成长的读者阅读。当时,我们并不是一天发一篇,而是一天发三四篇文章。并且这个频率由我们专业的一个团队来保持。这一经历使我认识到,如果希望通过互联网去传播,也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的。即时无需像纸媒体一样将文章印刷出来,但人员和成品与传统媒体是没有区别的。

如果希望通过类似微信等网络媒体工具去传播一个品牌,是需要一个很“轻”的方式去做的。比如,在运用微信的公众平台传播时,传播者也是每天能够发好几篇文章的。那我就问自己了:如果我选择做这件事情,我需要怎样与过去不一样的方式呢?首先,过去我有专业的团队在撰写文章,而这是单向的,即我们希望别人接受,我们向大众传播;但互联网有互动性,并通过分享来完成传播。所以,我就决定不去使用一个专业团队来做这个项目,而是邀请在此领域中很杰出的、并很愿意分享的这样的人群—–包括像Viya你—-去动员大家参与和写文章。如果没有专业团队,那么我就又问自己了:我希望一天出几篇文章?然后我决定,每天出一篇文章。因为,一篇一篇持续下去,就会产生一个比较深的影响力。 所以我们现在坚持每日一篇,一直做到现在。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教练们会分享自己的体会,经验以及他们与周围人们的互动。其他人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看到这些内容。我也十分感谢大家的支持。这就是我决定做这件事的初衷。

 

网络媒体的品牌传播

Viya:我很欣赏和尊敬生民老师的转变,从一个熟悉的实体团队,再到互联网,再到线上互动分享,并共同创造的一个社群,这一过程中,你在累积一个无形的资产。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在未来,有很多知名度人士,或专业,都变得自动化了,而生民老师用他的经验来完成了一个行动力。我觉得,针对“我们如何运用过去的经历来创造发展自身”的话题,生民老师的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激动人心的例子。因为,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在创造。而这也是教练在帮助客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核心能力。 生民老师,请与我们分享你对教练的信念。

 

积极正面的思想转换

陈生民:好的。在学习教练的过程中,我也是经历了一个思想转换。由于我从前是一名讲师,所以我总会认为有必要将我的知识传到学生头脑中,而这就好像要将 别人的钱放到自己口袋中一样,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练改变了我的信念,教练使我认识到:我们需要调动帮助对象的能动性;如果对方不愿意,要去如何要求改变对方,这个过程会很困难。而教练的信念是:只要存在一种积极的互动,就能够建立很好的彼此关系。关系一旦建立,我们就能对对方产生影响。此影响力也是我在研究领导力的过程中,自己的一个发现。因为,leadership虽然被翻译成领导力,但单独看这个词ship,我们会看到它是一种类似教练的工具,帮助我们从地点A到达地点B。其目的是建议里良好积极的正面互动关系。而这个关系指的是领导者与他群体之间的关系。我们谈到中国传统社会关系时,需要认识到另一种关系,即群和己的关系,而这里包括了我与我的组织,我与我的下属等各类关系。此关系就是领导力的关系,如果它是良性的,那么大家分工合作就会是积极的。 教练就是将这个关系变得更加积极,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能够互相支持,学习和完成自我完善。因此,教练指在教练过程中去建立一个积极的氛围,去帮助对方产生进行改变的动力;并从关系的层面去影响对方。

 

影响掌舵人的高管领导力教练

Viya:生民老师的一番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位教练是如何去影响掌舵人的。而这一比喻十分形象。当我们有正面动力的时候,当事人就能够积极地去影响工作上的每一个人。因此,通过Coaching 去影响一个领导人,真的是一种改变,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画面。生民老师,请和我们聊一聊你的梦想。作为一名教练,不论在你的工作中还是在打造“有邻书舍”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陈生民:我的梦想就和“有邻书舍”有很大关系。“有邻书舍”这个名字来自于《论语》中提及的“有邻”,“德不孤必有邻”。它指有德行的人,即有德行的人会聚在一起,就好似一群人居住在一个村子里面。而这里是一个互联网上的村落,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这就是我的理想。另外,我们很熟悉的一句“天涯若比邻”中,也提到了知己和毗邻,也有这样的一个寓意。大家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文字,声音交流。并且,这也是一个平台,使学习教练的人们互相扶持,给大家互相学习提供机会。 在这样一个社群中,每一位成员都会有一定觉察。最近,我在做一个实验。我们几位熟悉的教练们成立了一个社群,每天互相用声音去互相问问题。 我们这六、七个人会将这些问题录下来发到群里。到了晚上,我们再问大家自己的感受,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大家的觉察力,包括我自己在内。

今年我在台湾过春节,我感到我妹妹与我母亲的说话方式不对,但我太太提醒我:我和我妹妹的说话方式也是不对的。当我们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之后,我们能够直观地觉察到自己。有时,我们会无意识地用某种方式说话,自己没有觉察,但录下来就能觉察。我也希望有邻书舍能够是一个平台,让大家觉察到自己,并从这一过程中得到自我提升。这也是我非常想做的一件事情。

 

德不孤必有邻

Viya:我听到你提到的“德不孤必有邻”和“天涯若比邻”以及对“有邻书舍”的愿景,我感觉这可以是一个指标。这里不论是文字写作还是录制声音,都是领导力的实践。生民老师在教授三门课:真诚领导,优势领导,共生领导。其实,你就在实践如何通过网络让更多人接触到“有邻书舍”带来的正能量。今天十分开心邀请到生民老师,能够有机会听到他如何从自己过去的经验成为一个机会的创造者。这一切来自于他很明确自己的优势,愿景,并整合了各类资源,使自己的事业变得更加丰富。最后,我想邀请生民老师和我们分享一下,他在教练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建议。

陈生民:谢谢!教练学习,因人而异。我就谈谈我的经验。虽然孔子说“四十不惑”,但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到了40多岁仍然有很多困惑。我45岁决定了搬到北京,但直到学习教练为止,我都没有意识到去调换视角看问题。教练让我认识到,我们需要觉察到自己,并改变自己。如果别人观察到了我们的变化,他们就会愿意改变他们自己。学习教练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自己。一切要从自己开始。

 

ICA的学习是自我改变的起点

ICA的学习是我学习自我改变的起点,之后,我真切地认识到,单靠知识,我们很难去改变行为。行为的改变需要从日常小事开始。人生需要一个大的目标,如需要确定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等。所有大目标都需要转换成小目标,可以小到每日的每一件事。我需要通过这些小目标去提醒自己,这样才能做到精进。因此,我想对大家说:大家需要一个大目标,每天也需要有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是完成大目标的铺垫。

Viya:谢谢!这是一个很好的转换视角的方式。 每天完成小目标,日积月累就会有大丰收。今天十分有幸能够与生民老师谈了这么多,使我们了解到他如何将教练运用到他的工作和事业,这是一个很能启发我们的例子。非常感谢,希望有机会去北京与你再次见面。

陈生民:十分欢迎!谢谢!

 

 

 

 

 

Filed Under: Articles, Coach你好, Featured, 教练Aha, 教练会坛, 教练文章 Tagged With: 北京,中国, 教练访谈,教练学习,教练,领导力,领导力教练

ICA Chinese

 

国际教练学院
首家提供华语专业教练培训的机构
了解更多

Chinese Student

学习资源

  • 教练代表作选辑
    • 教练会谈模式
    • 有力的工具
    • 研究论文
  • 视频播客
    • 教练会坛
    • 毕业生感言
    • Coach你好
    • 我们聚会吧
    • 教练一点通
  • 出版物
    • 学院快讯
    • 教练Aha
    • 毕业生年鉴
  • 活动
    • 我们聚会吧
    • 电话座谈会
  • 学习平台登录

最新帖子

  • BEYOND
  • 个人成长
  • 反问及其应用
  • LESS
  • 学习教练的三重境界
  • 失败 vs. 成长
  • 湖水
Coach Campus WeChat

Copyright © 2023 · International Coach Acade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