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aching Model Created by Ailing Fu
(職涯,人生, TAIWAN)
Back Self
回到自已,才能享受自由的呼吸,所以我把” Back Self “,做為我的教練模型,簡單易懂,就是將焦點回到自己身上,這個看似簡單的目標,卻是讓人快樂的關鍵因素,從小到大一路成長的過程中,多多少少身上都乘載著別人對我們的期待,來自父母的,老師的,朋友的,伴侶的,老闆的,以及社會觀感的,這些期待像是無形的枷鎖一般,在不知不覺中居然已經一層一層的將我們綑綁著,而我們卻不自知,我們很少會察覺自己做決定時,常常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做,那個為了求取別人和社會認同的潛意識,常常忘了聆聽自己內在的小聲吶喊,也許我們曾經為自己吶喊嘗試努力過,一旦得到的反應是反對的聲浪不被認同時,那個害怕別人會不開心,心中的愧疚感,自責,怕被邊緣化等的情緒,都會讓我們又回到原來的模式,順著大家認同的方向走去,然後離自己愈來愈遠愈來愈遠。
我曾經在一個展覽中玩過一個活動,我站在聚光燈下,對面有一個強烈的出風口,不斷的往我身上強烈猛吹,當下的我必須微屈膝雙腳以堅定的姿勢穩穩地站著,才能不被強烈的風吹離聚光燈下,後來理解了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要讓我們體會,如果我們想擺脫別人的眼光,世俗的干擾,關心人的期待,追逐心中想去的方向,做自己想要的樣子,勢必要擺脫會干擾我們的人事物,尤其是那些認為”為我好”的那些人,困難的就是那些人可能是我們在乎的人,這個時候自己的選擇是什麼呢? 是要順應期待還是走向自己,所以,在困惑的時候,判斷自己的決定是不是真的是自己要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回到自己心中,問問自己快樂嗎?有掙扎嗎?有委屈嗎?還是有著怪怪又說不出來的,,好像不是自己要的那種情緒,如果你常常處在這種周而復始的循環中,漸漸的感覺那個”自己”不見了,那真的要好好的和自己聊一聊。
Back Self 的教練模型裡有ㄧ個很重要的”key”原則,所有的困擾,解開自己身上枷鎖的鑰匙其實就在自己手上,但我們常常會抱怨,是外在的人事物做了什麼,所以讓我變成這樣,因此我只能默默承受,所以我們也就不用對自己該做點什麼而負責任了。
所以,在模型Back Self 的重點是,先要讓客戶相信,拿回人生主導權的那把鑰匙,其實就在自己手上,先看到這把鑰匙,就能逐漸解開身上的枷鎖,
要怎麼做呢?
首先我要分享一個我在理財上分享的一個公式是WHAT-HAVE=NEEDS,
這個公式我也運用在我的教練模式,
“WANT “
首先問問自己,想活成什麼樣子? 當然我知道活成自己要的樣子,是大家都想要的,但卻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了解自己要什麼,根本就是一輩子的功課了,但我們可曾認真思考過,到底想過怎樣的生活?我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自己?
如果不清楚這些,就很難成為真正想成為的自己,也很難把自己說清楚,不是嗎?
又要如何進一步了解自己?
可以從生活中的大小事件中看見自己的反應,包括心理上的以及行為上的,看看是哪些事情會讓自己產生喜怒哀樂的情緒反應, 這是個很好認識自己的切入點,因為情緒的背後,都有個按鈕,去了解按下按鈕的究竟是那些事件,再去想想那些事件為何帶出那些反應和情緒,我們自己底層的渴望是什麼?這就像是玩拼圖一樣,然而在慢慢了解自己的路上,就有機會看懂自己,就能把自己說清楚,也才能讓自己在遇到任何事情時,做出正確的回應,這個其實就是把KEY掌握在自己手上的過程。
人生的難處和不舒服大都和人際關係有關,在人際關係相處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潛意識中都希望別人能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這種交換想法的過程,其實是一種看法上的較勁,也是在考驗自己是否誠實面對自己的重要時刻,一旦自己不堅持或者忽略內在的感受,以及背叛心中的想法,就會照著別人的想法前進,活出別人想要的樣子,這其實就是將自己的選擇權交出去的默認,但這也是一種選擇,如果自己不覺得不妥當然也就沒什麼好討論的對嗎!
其實,我們不是要固執的堅持己見沒有彈性,對於別人的意見都不接納,而是自己心中的想法有沒有被自己尊重呢? 讓自己不舒服的地方,有勇敢表達出來嗎?這個過程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一種行為嗎?我不得不承認,當我們愈來愈社會化時,有時候僅僅只是”說實話”,居然是件困難的事,我們都在一點一點的流失自己當中,我們也很久沒好好跟自己在一起。
因此,在進行教練會談的時候,先讓客戶認知到,成為自己的鑰匙就在自己身上,自己永遠有選擇權,這樣才能更進一步的和客戶工作,讓客戶聚焦在自己身上,了解客戶到底想要什麼?
過程中,陪著客戶透過不同的視角看看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是怎樣的呈現,是否帶出了客戶想要的結果?如果結果不是客戶要的,那接下來就有討論的空間,
有了上面的認知後,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
“HAVE “
斷捨離!
人要快樂的活著,就是讓對的人事物進入自己的生命當中,什麼是”對的”? 相信自己的直覺,會讓你感到即使再困難也都甘之如飴去接觸的,應該就不會錯了,所以找到心中真實的自己,才是走向舒服快樂的唯一條路,既然如此,對於阻擋自己走向幸福快樂的事情,為什麼不斷捨離呢?
所以簡單來說,第二個步驟就是找找看,有什麼人事物阻擋了自己的”WANT”,是不適合的環境,不適合的關係,不適合的工作,還是自己身上需要調整的信念或價值觀,檢視哪些是阻礙自己的事情,讓客戶決定是否要將他們好好安置來個斷捨離。
“NEEDS”
最後一個步驟是決定教練會談後是否會有進展的關鍵時刻,但這把KEY的擁有者同樣是客戶,教練會邀請客戶在會談結束前想想,接下來他會想要做什麼來推進議題,讓客戶能更接近他要的,讓客戶明白任何一個小動作,都是一個值得慶祝的美好時刻,每一個小動作在時間的積累下,慢慢地更接近那個想要成為的自己。
好啦!總結一下Back Self的模型,其實很簡單,
第一 找回自己的key,相信自己有選擇權,決定自己往哪個方向走!
第二 斷捨離,干擾自己的人事物,留下可以滋養自己的人事物!
第三 邀情客戶邁開步伐往前進
這個模型是要讓客戶勇敢的揮灑自己想要的人生色彩,不管結果如何,都是自己選擇下帶出的結果,因此不管結果是什麼顏色,承受起來也會格外的心甘情願不是嘛!
勇敢為自己做出選擇,就是為自己負責任的時候。
最後,分享我的信念!
每個人都值得過想要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解決問題的智慧
喚起覺察可以讓自己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