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ach Academy - China

Coach Campus

  • 语言
    • ENGLISH
    • ITALIAN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我们团队
    • 联系我们
  • 我们的培训
    • ICA学习的特点
    • 自主学习
    • 教练发展计划
    • 认证课程和教练认证
    • ICA学员的人生
    • 发现和探索您的教练利基市场
  • 培训课程
    • 培训课程
    • C101 体验教练培训课程
    • 教练职业培训课程 (ACSTH)
    • 认证教练培训中文课程 (ACTP)
    • 认证教练培训双语课程 (ACTP)
    • 高级教练培训课程 (ACTP)
    • 发展一个专业的利基 (CCE)
  • 博客
  • 学习平台
You are here: Home » 教练代表作选辑 » 研究论文 » 研究论文: 創傷後壓力成長與教練對話 PTSD V.S. PTSG

研究论文: 創傷後壓力成長與教練對話 PTSD V.S. PTSG

April 23, 2015

research paper_post_chen xavier 陳 冠婷_600x250

Research Paper By Xavier Chen
(業務教練、醫療諮詢師教練、牙醫/醫師教練、創傷後成長教練, 台湾)

(此篇論文因牽涉到個人隱私,未經筆者同意請不要公開發表在任何地方,謝謝!)

前言:

在ICF的教練核心職能裡頭提到關於教練邊界的部分:

設定基礎-符合道德規範和專業標準:清楚地溝通教練與心理治療之間的差異;必要時能轉介個案給其他相關服務,並知道轉介時機與相關資源管道。

PTSD在現今的社會是很容易發生的一種精神異常現象,有輕有重,有急性有慢性,可能自癒迅速也可能共存較長的時間。很多人無法精準說出自己出現代表PTSD的症狀,並且不曉得它的存在。

這裡我以PTSD的身份來談談關於PTSD在每個階段的需要,這包含重建期的教練陪伴,我將分享PTSD的族群教練可以介入的時機點,以及如何與醫療配合、如何介入的心路歷程。

背景介紹:

我是一位因暴力攻擊危及生命後產生PTSD的個案,在急性期已投入就醫以及諮商的協助,接受心理諮商一年,接著經過ICA學習半年後採用教練的方式來往前走。很感謝ICA的課程在今年我停止心理諮商後開始協助我慢慢的去重塑自我的觀點、認識自己與PTSD共存的關係、看見害怕、看見自我否定等…。感謝我的教練,願意跟我一起探險,嘉許她的勇氣接下這個很有意思的案子。

先介紹一下何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簡稱PTSD),是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通常是極大且相當突然的壓力),造成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的問題。這些經驗包括生命遭到威脅、嚴重物理性傷害、身體或心靈上的脅迫等,當事人經歷強烈害怕、無助、驚恐之後所產生的。PTSD的發病時間可能會延遲數年甚至數十年。創傷記憶有時候會被貯存在程序記憶(procedural memory)中,當病患做了某一特定身體動作時,便觸發了創傷後壓力症。延遲發病的PTSD也有可能在另一個壓力事件下浮出檯面。PTSD是一種焦慮性失常,此疾病也有可能伴隨著其他精神失調(合併症,包括重度憂鬱、一般性焦慮失調等…)。

可能會造成這些症狀的經驗包括:

  • 孩童時期遭受身體或心理上的虐待
  • 經歷性侵害、戰爭、打鬥
  • 暴力攻擊
  • 嚴重的車禍、意外事件
  • 目睹親人、愛人等關係親近者的突然死亡
  • 自然災難,如地震、海嘯
  • 難產
  • 校園霸凌

PTSD的主要症狀包括惡夢、性格大變、情感解離、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慾或疏離感)、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和易受驚嚇等…。

PTSD在一般人口中,約為1.0-2.6%。在少數而有限之調查中,火山暴發附近居民有3.6%,義消中有30%,被虐婦女中有45%,曾出現此疾患;大約有50%的患者在三個月之內復原(APA, 1994),另有文獻指出,約有30%的患者可以完全康復,40%患者持續有輕微症狀,20%患者有較嚴重的症狀,10%症狀持續不會改善甚至更惡化(Kaplan & Sodock, 1994)。

PTSD主要五個階段:

  • 一、迷惘呆滯階段:突發的創傷發生了,個體處在迷惘、呆滯當中,感覺遲頓。此時需要協助的是關心、陪伴、注意危機再度發生。
  • 二、震驚階段:從迷惘中驚醒過來,充滿無比之震驚、恐慌、害怕及驚慌,產生手足無措、無所適從、情緒難控。此時需要的協助為陪伴、傾訴、關心、談話、溝通、關懷、發現因應方式及模式,避免當事人反應失當。
  • 三、失調創傷階段:當事人從震驚中得到相當的痛苦與創傷,會產生怨天、尤人及過度自責現象。此時需要協助的是協助他宣洩、同理、支持他的作法,告訴他們:「我願意聽您說、關心您」。並且用不同方式(卡片、電話、傾聽、行動)表示,我一直會傾聽您、支持您,積極的瞭解其傷痛,同時尋找支持系統。
  • 四、追蹤解決階段:當事人開始覺得誰可以協助我,我需要人幫忙,我撐不住了,我想改善我的狀況。此時,要協助的是積極的同理、討論、處置,並且運用助人及治療方式,協助案主進行澄清。結構化、框架、重建,並以「統整」方法,協助自我治療與學習、成長與發展。
  • 五、長期復健階段:當事人處在有意願復健階段,並且已準備接受他人及專家之協助。此時應發展心理復健計畫,開發社會資源及支持系統,並進行個案管理,分辨出高、中、低危險群,予以診斷分類,分不同專業予以治療或處遇。

何時是教練加入的時機?

個案是否已經願意接受或是可以接受重建的準備,可以確定的是:不建議在急性期介入,也就是迷惘呆滯階段以及震驚階段,可能還不是那麼恰當。然而當個案有意願要改變現狀往前行的那個時機點就是教練介入的時機,可能那個時機點還是伴隨著一些精神合病症狀,可能那個時機點還是有很大的傷痛(有時候就是要有最大的痛點才能激發轉換的渴望)。事實上當個案心萌往前走是必要也想要的的那個時刻,就是最佳時機。

如何介入呢?

對病患來說有幾個很重要的角色,除了家人、朋友、支持性團體以外一個是心理醫師、一個是心理諮商師、一個是教練。在心理醫師、心理諮商師、教練這三者協助的角色當中,可以很明顯有一種區別:

心理醫師使用藥物來控制個案的神經系統,最主要是用來降躁與安眠,就好像是災區重建時的工程師,規劃並追蹤監督全部的過程。

心理諮商師在PTSD初期帶著名牌進入災區,做的事情是處理災區的落塵大霧、斷壁殘垣,讓災區更清晰,陪伴PTSD會發生的回憶、逃避、情緒改變等症狀,在這些狀況下,幫助患者與其他精神合併症共處。(著重在過去事件的處理,也包含準備未來)

教練在心理諮商介入階段之後發生,接下來兩者可能會有來來回回的現象。教練做的工作,是同時在心理醫師繼續看著個案的情況下,幫助讓個案可以一遍一遍地整理地基、畫出未來的藍圖,然後慢慢將重建的材料搬進來,這個搬材料的過程當中可能會砸到腳,可以找心理諮商師看看砸到的腳,也可以教練協助個案自己看一看腳的狀況。

教練先要陪同個案好好看看整好的地基是不是穩固,可能整理好的地基是「看起來沒問題」的假象,需要測試到沒有問題才能在上面動工。測試的過程教練可以做的就是協助個案有更多面向的觀察,更多面向去敲敲看這個地基是否牢靠、是否是真的,也鼓勵個案尋求醫師或諮商師的專業來測試或是調整藥物治療及其他的協助。

接著幫個案想象,畫出個案想要搭建「什麼」的藍圖。開始動手畫藍圖的時候個案可能會發生「以為自己要先畫什麼實際上卻不是個案真正需要即刻畫出的」而白忙一場的過程,教練的職責就是讓雙方容許這過程發生,幫助個案降低這樣的機會,並且在發生這種狀況時讓個案接受這都是過程,從中學習到難能可貴的經驗以及更多的自我覺察,並且用幽默感來轉化個案的觀點。

教練在這個過程當中很重要扮演的角色就像是電影Inception(全面啟動)裡的totem,當個案認為天要塌了的時候幫助他,讓他發現這不是真的。

PTSD需要處理的包括焦慮以及生活形態的重建。如何幫助個案了解真實的真相是什麼,包括接納這樣的創傷症候,也包含讓個案了解到災難已經是過去式,接納到學習到成長,如何運用這樣的經驗在未來的人生有所發揮,將是PTSD往前邁進最有價值的地方,也就是創傷後壓力成長(我稱之為PTSG)。

適應這樣個案的教練需要具備很強的自我管理能力,不陷入個案的情緒裡。這樣的個案一定是經歷很大的壓力無法迅速自癒而產生精神失常的現象,雖然已經經歷藥物控制或是心理諮商,仍然有極大的傷痛存在心裡,教練過程中所產生的情緒是正常可以同理的。

另外很重要的一個就是耐性。或許明知道個案走的這個方向太武斷,也是跟著走一小段,再讓個案慢慢的重新塑造自我的觀點,找到不同的方向,所以教練需要陪個案曲曲折折迂迴的行走、跳舞。

教練過程當中需要保有極佳的彈性與空間。個案會有一些逃避、迂迴,教練需要保有這場會談沒有顯著的進展的接受空間以及彈性,適度的不去push而作維持的部分也有一定的效果。會談中保有20/80法則讓個案多說說會是很棒的原則,給出空間讓個案沈澱、反覆看手中的魔術方塊會幫助個案重新看到不同面向,以及出現不同的相信。

最重要的是一開始這個教練如何將連結的部分做好,可以想像這樣的個案有一扇門上面是銬上非常多鎖頭的,教練如何在連結的部分展現溫度、展現這將會是絕對安全的環境、展現開放與接納…讓個案願意將鎖頭慢慢用自己的速度拿下來,將是對教練來說最大的考驗,也就是如何得以走入災區。

總結:

教練如何扮演好教練的角色加入心理醫師與心理諮商師成為黃金鐵三角,讓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轉化成PTSG(Post-Traumatic Stress Growth),這會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是確實可以發生的事情。在不同角色上扮演支持,培養PTSD站起來的能量是可以期待有所成效的。

最後也期許自己好好鍛鍊教練技能以及Be-in教練狀態,讓自己的這段經歷有最大化的成長與收獲,未來可以協助PTSD的朋友有更多支持的資源協助成長與蛻變。

shadow-ornament

參考文獻: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98年3月 職場外傷後引起創傷後壓力症候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大心輔系副教授 許維素 博士班 李明晉  淺談教練心理學之興起與展望
華人心療網  災難心理學、創傷輔導  http://www.tip.org.tw/psy/psy14/認識創傷後壓力症/tabid/349/Default.aspx
美國國家心理研究中心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相關文章
許家璋醫師 跨越生命斷層 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004/4694.htm

Filed Under: 研究论文 Tagged With: xavier chen, 創傷後成長教練, 心理重建, 業務教練, 自我管理

ICA Chinese

 

国际教练学院
首家提供华语专业教练培训的机构
了解更多

Chinese Student

学习资源

  • 教练代表作选辑
    • 教练会谈模式
    • 有力的工具
    • 研究论文
  • 视频播客
    • 教练会坛
    • 毕业生感言
    • Coach你好
    • 我们聚会吧
    • 教练一点通
  • 出版物
    • 学院快讯
    • 教练Aha
    • 毕业生年鉴
  • 活动
    • 我们聚会吧
    • 电话座谈会
  • 学习平台登录

最新帖子

  • 有力的工具: 一小步與到達最終目標
  • 教练会谈模式: ODHA
  • 研究论文: 融合敏捷原理的教練之道
  • 教练案例学习: 工作态度
  • 有力的工具: 舞池与阳台
  • 教练会谈模式: INFINITE
  • 研究论文: 正念及其应用
Coach Campus WeChat

Copyright © 2022 · International Coach Acade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