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aching Power Tool Created by Lei Shao
(Life Coach, NEW ZEALAND)
曾国藩:“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当变化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里会启动各种对话。比如会跟自己说“明天是我一次项目宣讲,讲不好就尴尬了”,“怎么总是觉得明天会议的准备还是欠缺一点点”,“孩子马上要高三了,考不上大学可怎么办”…… 未来是个未知数,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准确地预测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却可以努力做好当下的自己。当明天来临时,我们可以坦然地笑着说出:我已准备好了!
自我应用
恐慌,大都源于不知道要做什么,并且对未来的担心,害怕自己做错。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认清自己的现状,问问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还要舍弃什么。纠结于过去或恐惧未来这些都是在抗拒当下,认为当下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不能进入当下,那么就无法感受到本我,就会被困在自我编织的囚笼中。当我们有意识的转移到对当下的感受中,感受当前的情绪,感受自己每一次心跳,将注意力专注于当下,抛开杂念,做好当下的事。进入当下,只要有了足够的“临在”意识,就会感受到本我,这才是真实的自我。
如何突破自己的模式?
首先,我是谁?我们也许被贴上各种标签,成功、健康、财富,这些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是谁,寻找内心的平和。了解自己内心的“ 防御机制”,尽可能的探索这种情绪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其次,感受当下的自己,活在当下,不纠缠过去的事情,也不恐惧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承担责任,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专注地做眼下的事情。随着年龄思维渐渐长大,我们的内心也慢慢丰富起来,思维和经验慢慢的左右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失去了自我意识。从表面上看,当下仅是生命的片刻,生命似乎有无数个片刻组成,然而当下,是唯一无法逃离的现实,无论生活发生多少次改变,有一件事是不变的:你总是在当下。
再次,尝试停止对未来进行假设。比如担心老板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不满意,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