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aching Model Created by 馮為騰 Jack Feng
(績效教練/企業教練, TAIWAN)
俗語有云:「要刮別人鬍子前,先刮自己的鬍子」,也有人說:「要教練別人前,先教練自己」。我們在進行教練會談時,如果缺乏了正確的教練心理狀態,即使有再高超專業的教練技能,偏差的教練心態也將影響教練會談,無法帶領客戶達到教練會談應有的目標。
甚麼是教練的心理狀態?從 ICF 的八項核心能力 1 中可見端倪。ICF 八項核心能力可區分為教練技法與教練心法。其中有六項屬於技法,為教練在會談中展現的教練行為與技巧,分別為:一、展現道德規範,三、建立和維護協議,四、培養信任和安全感,六、積極聆聽,七、喚起覺察,八.促進客戶成長。ICF 核心能力中則有兩項為心法,為教練在會談中教練應保持的心理狀態。分別為二、體現教練心態,五、保持教練呈現。
教練也是平凡人,但與他人所不同的是,教練會經由不斷的練習,讓自己能夠比客戶具有更高的自我覺察能力,只要發現了就有機會選擇調整,選擇讓自己保持在正確的教練心理狀態。在持續鍛鍊這樣的心理狀態之時,我從中揣摩出更細微的模式,用來幫助提升自我內外在的覺察,這樣的覺察可幫助教練全
1ICF 八項核心能力, ICA_CN_ICF-CC-102520
神貫注於客戶帶來的議題之上,更有效的達到期待的教練成果。我將
這樣的模式稱為【三靜(境)模式】,為教練三靜與客戶三境。教練三靜為:
靜、鏡、敬;客戶三境為:境、淨、靜。
教練一靜-靜心 vs 客戶一境-情境
在教練會談時,教練必須放下個人的信念、主張與情緒,讓自己回到全然的安靜,如此,才能夠將焦點關注於客戶所敘述的議題,卻又不隨客戶隨波逐流。
教練會談開始前三到五分鐘,是最重要靜心的階段,此階段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能夠幫助開啟後續教練會談中清明的覺察能力。當客戶帶有情緒時,邀請客戶共同參與靜心,這將會將對後續展開的教練會談有極大助益。例如類似「靜觀冥想」的作法,教練可邀請自己與客戶進入安靜的空間,共同為即將開始的教練會談進行準備,可鼓勵客戶覺察當下是否有情緒、固執堅持等干擾,利用短暫空白沉澱思緒,關掉大腦,可以幫助客戶專注於帶來的議題之上(回歸事物本質,降低情緒干擾)。
最簡單的方式可以閉眼靜坐,聆聽能夠讓人心情平靜的音樂,例如大自然相關
樂曲(森林、原野、湖泊、風聲、流水、浪潮、蟲鳴、鳥叫..等),聆聽時可同步
冥想樂曲的意境,甚至提升客戶視覺化的靈感能力,如此進行大約三分鐘即可
有不錯的成效。我非常推薦以下的音樂,提供各位參考:「風潮音樂:楊錦聰-
相遇」2。
2相遇 [楊錦聰–最近的天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zeuq-LwvU
教練二鏡-明鏡 vs 客戶二淨-心淨
教練是客戶的一面鏡子,經由鏡子反射讓客戶看到自己真實的樣貌。經由心靜階段後,接著教練就進入明鏡階段。像明鏡的教練,對於客戶帶來的議題,不能有任何個人的信念、價值觀與批判,透過對客戶全然的支持與深度聆聽後,與客戶建立信任,展現好奇,用明鏡幫助客戶透徹「心淨」。客戶的「心
淨」,就是教練運用明鏡中立客觀的反射,幫助客戶洞察議題事件背後的信念與價值觀,啟發客戶的覺察,讓客戶透徹的看到事件背後的自己,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當一個教練不帶個人信念,放下批評,全然與專注當下時,教練很容易成為客戶的鏡子。重點在於教練需要隨時檢視自己是否處於明鏡般的教練心態,即使教練脫離了軌道,也可以誠實的跟客戶溝通自己的教練狀態,隨時修正調整,與客戶建立更深的信任。
教練三敬-尊敬 vs 客戶三靜-寧靜
帶有批判的教練心態,是不相信客戶擁有解決自我問題的能力! 初學習教練過程,經常碰過客戶在議題中反覆,在事件中打轉,因客戶個人信念而執著堅持,導致痛苦糾結。忍不住的我曾經給予客戶直接的建議,客戶當下似乎當頭棒喝得到答案而解脫釋然,但一段時間後卻發現客戶再次陷入相同議題無法自拔,學習日久才發現這已偏離了教練的風範,呈現的只有教練的自大與對客戶的不尊敬。
教練對於客戶最大的「尊敬」,就是相信客戶擁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只有客戶知道自己的問題,也只有客戶知道解決問題的答案,客戶現在的糾結,無非是他可能還沒開啟自我的覺察,尚未透徹自己行為背後的信念而已。
教練經過「靜心」與「明鏡」的過程,已能與客戶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對客戶展現全然的支持,並且開啟客戶進行自我覺察能力的天賦。接下來,教練應對客戶保持最大的尊敬,全然的相信客戶具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而當客戶經歷「情境」與「心淨」後,要引導客戶進入到「寧靜」階段,這樣的「寧靜」使客戶沉澱與放下,才能真正透過自我覺察與自己對話,讓客戶從事件跳脫到背後的信念、價值觀,進而讓客戶覺察到自己的整體觀。這是一個讓客戶擁有選擇機會的能力,將教練過程轉變為開啟更美好人生的觸媒劑。
教練是一種生命影響生命,靈魂喚醒靈魂的過程。每一位客戶都是獨一無二的,教練運用人生的智慧,去影響幫助每一位客戶。教練過程沒有框架,但教練心態卻是一致的。教練的三淨與客戶的三靜,能夠幫助教練於會談中進行隨時關注內外,覺察自我與客戶的狀態,透過這樣的覺察,教練會談將是教練與客戶的共同舞台,一起共舞共創奇幻美麗的教練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