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aching Power Tool Created by Shoujiang Wang
(Career Coach, CHINA)
故事。
一件发生在我身上,却在十五年后让我才开始思考的故事。
差不多2003年,大学三年级时,有一次课堂后听见身后的同学聊北京地铁相关的情况,听他说到北京的地铁有好几条时,我说:“你说的不对,北京的地铁就一条,我还坐过,从管庄站到公主坟站”,然后两个人就争论了起来。这个结论仅凭我去过一次北京,做过两次同一条线而的出来的结论。
这件事,并未让我觉得那里不妥,只是又过了一年才去核实这件事,才知道自己的信息是错误的,而且错的离谱,也有点不好意思,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直到学习教练前,偶然间看到了邓宁-克鲁格的“达克效应认知曲线“时,才发现了自己无知,并且让自己感到震惊,并严肃对待认知这件事。
重塑观点也是要解决认知偏差或者认知谬误的问题,我们往往都陷入在深深的认知盲区中却不自知。
课堂上老师分享了关于带黄色镜片的眼睛认知世界的故事,同时也让我们直到从“知道-不知道-知道-不知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过程曲线,对我也很有启发。
自我运用。
首先,重塑观点,让我更加保持开放和包容,不纠结于他人的观点是否正确,而是转向了对他人观点的好奇上,反而有了更多的看见,人也变得更加轻松。
其次,当自己的观点未被接受时,也会用重塑的视角来反思。比如,我说的都是对的吗?我这句话听起来是个结论,怎么证明它的成了呢?这件事,我的导师会怎么看?
教练应用。
“三岁技能“,对一起好奇,多问”为什么“。我们天生的技能,都被后来自认为懂得的道理给绑架了。
邀请客户暂定以下,试试这些有力的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结论的呢?“
“加入你是一个智者,你会对这个你认为的事实怎么看?“
“加入十年后,你又见到了这个朋友,你会怎么看你们现在的关系?“
……
这些问题在我教练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好的效果。
总结。
重塑观点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这种感觉很棒,帮助自己和客户转换视角,解脱负重感,以便我们获得向前行动的力量和清理出发前的布满的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