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内在智慧 | 高效能领导 郑杰榆 教练 |台北 Viya:大家好!这里是国际教练学院ICA推出的【每一座城市都有ICA教练】的人物专访。我是Viya。ICA国际教练学院提供线上国际教练认证课程。今天很开心来到台北,并访问到了Wisdom,郑杰榆教练。Wisdom,你好! Wisdom:Hello, Viya! Hello,大家好! Viya:因为郑杰榆教练的英文名是Wisdom的缘故,曾经有同学问我:“这是一种名为Wisdom的教练模型吗?” 我就回答说:“这是Wisdom教练特有的注册商标喔!” Wisdom:(笑) Viya:Wisdom是北京清华大学的管理学博士、台北大学社会工作的硕士,他除了具有ICF的认证资历以外,还在“凝聚团队的五大行为”;”伙伴教练心关系”、 “Everything DISC”行为风格工具、“PREPARE/ENRICH亲密关系”等国际工作坊获得导师认证。 Wisdom的团队工作经验已经超过一万个小时了,而“一对一” 教练会谈经验超过了一千小时。目前,他也是ICA国际教练学院的导师。Wisdom,请你与我们谈谈:你是如何成为教练的? Wisdom:十分感谢Viya的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回到初衷”的问题!我最早在从事帮助他人的工作是Social Worker(社会工作者),我一直对人很好奇,很喜欢研究自己跟别人。在这工作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视角与传统的社会工作定义有所不同。我更在意的不是找到方法去帮助一位需要得到帮助的人,而是去帮助这个人,使他长出能力来帮助到自己。因此,这里的approach与传统意义上的“帮助”是有差别的,我不把来寻求帮助的人视为”弱势者”,我更认为这是一种”弱势的状态 ”,人人都有脆弱的时候,换言之,人人也都有能够恢复的能力。这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价值观。后来,随着我的职业一路发展,我成为了一名Trainer。在做培训的过程,我又发现我与传统的、单向输入的培训方式格格不入;我喜欢通过互动的方式,去引发大家讨论;而这个过程需要提问很多问题,以及不断反馈现场的状况;我很愿意,也擅长用这样的方式与学员互动,然而当时我并不知道这跟教练有什么关系。一直到ICF在台湾刚刚成立分会的时候,我带着并不懂什么是教练的状态,去拜访了这个协会,在那里遇见了陈品璇教练,在认真听大家谈论“什么是教练”这一话题的时候,我发现原来教练与我个人一直以来的许多价值观与方式十分吻合。就在那个当下,我就决定去学习一下国际认证的教练项目